爱书屋 - 耽美小说 - 琴瑟在御,宠辱两忘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17

分卷阅读117

    哥,当然也不会伤你。我这就将你带出宫去,让你们兄妹能在宫外重逢。到时,你再莫要怕我了。”

再之后,李铭放火烧毁冷宫,自己则带着长乐从宫中密道离去。

他本还担心师傅会怪罪于他,不想当师傅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之后,不曾有半句责备,竟大为赞赏他的机灵聪睿、行事果决,慧海的死,显然在师傅眼中轻若鸿毛。

这中间的种种曲折,李铭理所当然地只挑了自己宁死不入套、反将一军将慧海杀死,然后利用其尸首金蝉脱壳的环节详细向赵让讲来,将慧海对长乐的不敬之举以及母亲的别有用心全都略去。

末了,他向赵让吐吐舌头,不无邀功之意地道:“你瞧,伤口还在呢,等到结痂就得忍着痒了。”

赵让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,只好含糊轻笑,他起身从书案上取来那管玉箫,向李铭问道:“这是你特意留下的?”

李铭脸微微泛红,抬头笑道:“是放火之后埋入灰烬里的,后宫既是由你主事,你定能得到此物,也可知晓我安然无恙。赵让,你会担心我的安危吗?”

他如此率直地问出口,赵让略叹口气,却也毫不避讳地略略点头。

李铭见状大喜,笑逐颜开,转瞬又神情郁然,苦笑道:“适才我也深知不该动手,以身犯险是人主大忌,只是……只是见你与他……其乐融融,怎么也忍不下这口气。你说,你是非他不可?”

赵让喟叹一声,默然半晌,低声嘱咐道:“你在宫中,仍应多加留心。大业将遂,不要功亏一篑,这些儿女情长,不是你该思量的事。”

见赵让举出大事,李铭只有闭嘴,然他心下却琢磨,真到那时,他定不会任由赵让称心如意,李朗——

必死无疑。

作者有话要说:

我也想加快节奏啊!但是前面那么多铺垫……感觉不交待不行……

以及,因为是真爱,所以不忍心仓促待她@@

反……反正写完肯定要大修的!!!!这,这初稿就……唉,反正初稿都是狗屎,先写完再说(自己给自己鼓劲的白痴作者)

第82章第七十三章、

第七十三章、

后宫无端失火,加上早前谢皇后的迁宫事件,致怨念作祟的流言四起,不径而遍传于宫闱,浮表之下,尚有暗流,别有用心之徒将诸般不祥异事与当今皇帝的弑亲夺位、册立叛将、颠乾为坤联系,朝堂江湖噤若寒蝉的逆伦惨事,却在九重深宫内悄然撕开一道口子,虽说隐隐绰绰,矛头却是直指李朗失德不义无疑。

而偏偏将这股暗流带入众目睽睽之下的人,是皇帝的生母王太后。

诞下皇嗣仍不得宠幸、且出身卑微的太后在李朗登基之后,迁居于泰安宫,虔心向佛,不问世事已有经年。如今却忽而以后宫至尊的身份请入大崇恩寺高僧多人,在泰安宫内大行法事,诵经祈福,自不免引来阵阵猜疑之声。

李铭跟随师傅,混迹于众多比丘之中,近侧端详李朗生母,心中既觉得此妇人见识浅陋,愚不可及,然听这与己无半分血脉亲缘的太后,在师傅面前为那无名无分、不见天日的“金枝玉叶”而流露出真切的哀伤痛惜之情,又不禁油然而生欷歔,平白添了少许的愧疚。

他自在五内颠来倒去地焦灼,却不想师傅倏然将凌厉的视线投向他,不过一瞥之威,已是令李铭胆寒,暗自道:“我是当少些多愁善感才是,成大事者哪有这么多胡思乱想?这般下去,不止师傅和母亲要对我失望,连赵静笃也要看不起我了。”

虽说从未唤过赵让的字,李铭这一念间,将“赵静笃”辗转于思绪中,不过简单寻常的几个字,已令他心弦微颤,口舌生甜。

那日他趁势得寸进尺,硬要赵让一亲以示承恩奖赏,赵让拗他不过,终是苦笑着由了这少年遂愿。

长于深宫、几与世隔绝的少年得此天赐良机,自不会浅尝辄止,无师自通,沉浸于温热入怀内,只觉百骸舒畅,恨不能当场便能与心上人成其好事。

以致赵让将其推开,李铭仍意犹未尽,只是他深知此时此刻断然不是花好月圆的良辰美景,凝眸不舍那咫尺之遥的愉悦之源,不甘不愿地问道:“你说,与李朗相较,差在何处?”

他问得极是认真,心下惴惴,不想赵让愕然之后,竟是失笑以对,摇头微叹:“你啊……”

李铭在这佛语梵声中忆起赵让彼时的音容笑貌,仿佛百爪挠心,奇痒难当,他自知不妥,忙暗自断喝,敛住心神,偷眼觑向前方不远处与太后相谈甚欢的师傅,侥幸这回未曾被师傅留意到异状。

但李铭的心思因此而从赵让身上转到另一处去了。

师傅的计划打算并不曾对李铭吐露多少,李铭对师傅的信心却非一朝一夕蹴就,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,李铭早知这名义上跳出红尘的僧侣,高深莫测,非但文武双全,对东楚的邻近诸国、北方强寇的大局走势,亦是了如指掌。

而东楚皇室的种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秘闻轶事,这位得道高僧更是知之甚详,最重要的是,李铭深知母亲笃信于他——

他究竟是何许人物?

李铭不止一次感到百思不得其解,他起先以为师傅是父王旧部,才有这般忠心与肝胆,但见母亲待师傅顶礼相敬,反倒是前太子妃屈居仆位,也令他持子弟之礼,绝不可以“天潢贵胄”自傲于出家人。

如此怎能是昔日太子臣属?

可若说与天家李姓毫无瓜葛,那此人何苦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,为李铭这一前太子的遗腹子谋权夺位?

当李铭在接应长乐之前,遵照师傅吩咐与北梁国来使相见时,内心的困惑达至巅峰。

李铭在大崇恩寺首次见到北梁国人,那来使身高甚伟,面目迥异于汉人,宽额高颧,眼深鼻耸,两道粗黑重眉煞气十足,虽也着一身汉裳,奈何其躯伟岸,自引人侧目,李铭并不矮小,却只能及到此人胸口。

那来使倒也和善,始终笑容可掬,尊称李铭“王子”,汉话生硬但流利,言辞客气有礼,并不似李铭于书卷中所构想的“蛮夷”之像。

来使自称为“石”姓,是东楚皇室南下之前所赐汉姓,李铭依稀记得,先祖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初,是曾得四方狄戎相助,后以赐姓封邑为报,他只是不明白,师傅与北梁暗通款曲,难道是要借北梁之师剿杀李朗?

然北方强寇凶悍暴戾,李铭纵无切身体会,也不至一无所知,莫说如今仍有源源不断的汉民渡江南下逃避兵燹之灾,东楚如今龟缩于江南,久无能问鼎中原,也正是这北方强梁之国横亘于通途上。

东楚与北梁,于情于理,不都该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么?

师傅到底有什么打算?

——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