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书屋 - 言情小说 - 长子嫡孙(科举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74

分卷阅读74

    边的内监,谢珝立马从他的话里提取到了重点。

——也就是这次殿试的策论题目。

“问帝王之心与帝王之策。”

题目很短,谢珝在听清之后便提笔将它写在了草稿纸上,然后凝目望去。

这道题目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角度上,回答该如何为政和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的问题。

很明显,这道题定然是皇帝亲自出的。

相比较其他考生此时的眉头紧蹙,谢珝的神色便淡然许多。

——这是在上方那些读卷官的眼中。

其实,谢珝在看到考题之后,心中也不甚轻松,只是他平时淡然惯了,面上不怎么能看得出来罢了。这道题目是很明确,可该怎么答题,这个度却很难把握,如何为政?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?

这不就是要给皇帝提意见吗?

可皇帝的意见哪里是那么好提的。

说轻了不行,这是谄媚,说重了也不行,这是张狂,左右为难,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坑里去。

时间已过半晌,其他人都已经开始动笔了,谢珝还在静坐着端详题目。

思考了许久,他才终于下定了心思,不去猜度皇帝与考官们是怎么想的,他还是决定以自己一贯的风格来答卷,平稳端直,不图奇,不冒进。

他提笔蘸墨,开始往草稿纸上写道:

臣对:

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,必有经理之实政,而后可以约束人群,错综万机……

他开头便说:听说帝王亲自治理国家,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案,还要日理万机,才能获得太平的治理;必须有率领和倡导国家治国思想,才能够磨练和激励百官,改革与振兴各种事务,才能达到无比兴盛的治理。

写完这一段,谢珝继续悬腕纸上。

接下来他便阐述了“立实心”,“举实政”以及“以实心行实政,因以实政致弘勋”之间的关系。

何为“实心”?

便是“振怠情,励精明”。

就是让懒惰懈怠的人振作起精神来办事,再鼓励精明能干的人们更加勤奋起来。

何为“实政”?

便是“立纪纲,饰法度”。

就是要建立规章制度,整顿法治,建立以法治国的观念。

并且主张将“立实心”与“举实政”结合起来,便是“以实心行实政,因以实政致弘勋”了。

谢珝比旁人动笔都晚,但开始之后,便如文思泉涌,笔下毫无停滞。

上面几位大人们自然也注意到了他。

薛士霖薛首辅垂着眼皮,老神在在,好像是在看他,又不像是在看他。

谢阁老神色淡然,仿佛底下答卷的人中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。

崔阁老却也是嘴角噙着一抹笑意,看似十分满意,不过其他人想也知道,他满意的定然是自己的孙子。

因为谢阁老与崔阁老二人的孙子都在此次科考之中,所以这两位大学士这一回只充当殿试的监考官,后面的评卷自然就不能参加了,皇帝先前就点了另外两人替他们。

所以他们这会儿,是真·看热闹。

时至半日,金吾卫们提着饭食进殿,谢珝第一个放下了笔。

他虽是提笔晚,但却是头一个答完的,准备用完饭食再行誊写。

第二个是崔知著。

第三个是秦微明。

谢珝在余光里清清楚楚,对这个结果,他也毫不意外。

第四……

第五……

随后有更多的考生答完,放下手中的笔。

饭食有点简陋,rou饼,米饭和清汤,难以让人想象,这样的饭食是出自御膳房。

谢珝神色淡淡地用完了饭,擦过手之后往四下扫了一眼,吃饭的人倒也不多,大多数人还在奋笔疾书。

于是他也重新拿起了笔,对草稿纸上的策论稍作润色修改,便将其誊写至答题卷上。

两个时辰过后,殿中已有大半数考生已经答完。

谢臻预想中的皇帝亲问并没有发生,不知是不是皇帝身体不适,在殿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谢珝就听见上方的龙椅处传来声响,好似是众人陪着皇帝离开了。

没有当场考问,难说到底符不符合规矩。

谢珝也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。

总之交卷的时辰终究到了,众人又像来时一样,由人领着出了奉先殿,然后出了宫门。

不远处落日的余晖罩着谢府的马车,谢珝缓缓抬步走了过去。

苦读数年,结果将出,他此时的心境竟然十分平和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题目“问帝王之心与帝王之政”——万历二十六年(公元1598年)殿试题目

解题改写选自——明朝赵秉忠状元卷

哎呀,考完就快能成亲啦~=v=

☆、三鼎甲

六十六、三鼎甲

更深夜漏,读卷官们依然还在熬夜审阅殿试考卷。

三百多份,任务量极大。

他们不仅要将这些考卷全部评定等级,还要将里面最好的十份挑出来交到皇帝手中。

未来的一甲三人与二甲传胪,就应当是从这十份考卷里面出了。

同往年不同,少了谢阁老与崔阁老在这儿,只有礼部尚书还有两位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在上面坐镇,择优的速度反倒比以往快了许多。

灯火摇曳着,一位读卷官终于擦了擦头上的汗,手中拿着他们最后评定出来的十份考卷站起身来,走到那三位大人面前,将考卷呈了上去,随即开口道:“几位大人请阅。”

礼部尚书看了看都察院的两位,没有先接过来,反倒捋着胡子笑了笑,说道:“黄大人,杨大人先请?”

大家都是正二品,谁也没大过谁去,黄武被皇帝点在都察院待了数年,一直就是个火爆脾气,礼部尚书李何是崔阁老那边儿的人,他一向看不惯他们这副口蜜腹剑的样子,此时听了李何这话就哼了一声,一点儿没给他面子,直接就将下面读卷官手中的考卷给接了过来。

口中还道:“李大人盛情难却,黄某就却之不恭了。”

说罢就不再管旁边两人,直接低下头去翻看考卷了。

礼部尚书好悬没被他给气个倒仰。

最后也不想跟这个爆炭在这儿吵起来,索性“哼”了一声就不管了。

他们两个在这儿置气,右都御史杨罗成却是好似见惯了一般,看着他们呵呵笑了,倒也不说话。

底下那读卷官感受到这三个精神矍铄的老大人之间略诡异的气氛,索性将头低得更低了。

别看左都御史黄武虽然一副跟礼部尚书对着干的模样,实则他是个实打实的中立派,自然不属于崔阁老一系,也不属于谢阁老一系。

反而此时一言不发的右都御史杨罗